市级非遗“天津快板”具有独特艺术表现力

 

 

刘德印:用天津快板弘扬正能量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rtist Encyclopedia

 

 

 

 

 

 

 

 

 

 

 
 

  在非遗诵说类曲艺项目中,用地道天津话表演的天津快板因其爽朗、豪放、诙谐、风趣的特点,备受人们喜爱。作为河东区的市级非遗项目,天津快板在其传承人刘德印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天津快板是咱天津土生土长的艺术,我们要传承好它,用好它通俗易懂的特点,弘扬正能量!”

  天津快板津味足

  每周三上午,74岁的刘德印都会和他创办的天津快板传习团队东文说唱团一起在河东区文化馆排练。这些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东文说唱团在各类曲艺比赛中频频获奖,先后获得过国家级奖项十余项,其他各类奖项30余项。刘德印还带着东文说唱团下社区、进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创作表演了一大批与时俱进、弘扬正能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天津快板作品。他说:“天津快板的节目特别受老百姓欢迎,因为这种表演形式短句多、长句幽默夸张又点题,形成了咱们天津独有的板式和艺术表达。”

  刘德印介绍,天津快板是在“大数子”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它的内容多反映市井民俗,语言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深受观众欢迎。演唱伴奏一般需要三弦、竹板,后又增加了扬琴、笙、四胡等乐器,把天津快板的演唱烘托得更加饱满,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天津快板于叙事中抒情,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更显靓、美、俏、巧、甜、脆。

  继承发扬有创新

  刘德印介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时调艺人朱文良(艺名“小朱老”)等人,根据《时谣》的模式创作演出了《百草虫》《枪毙屈香九》等大数子节目。上世纪五十年代,以王家骏为代表的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和发展了大数子,丰富了伴奏音乐,逐渐形成了天津快板。”

  多年来,作为天津快板第三代传承人,刘德印和他的传承团队研习传统艺术,把身边的事情编写成天津快板。在创作上,刘德印大胆地吸纳其他姊妹艺术的元素和精华,在原有天津快板板式、句头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

  “我从小喜欢曲艺,16岁进针织厂后,因为参加职工文艺汇演,认识了第一代传人王家骏并开始接触天津快板。从此,我的工作、生活都与天津快板密不可分。”刘德印回忆说,自己到河东区文化馆工作后,创作了大量天津快板作品,退休后又在河东区文化馆的支持下组建了东文说唱团。“天津快板是我们天津自己的曲种,身为传承人,我有责任把它传承好。我这辈子都离不开天津快板了!”刘德印说。

转载自今晚报

 
 
上一篇:"非遗进校园 文化永传承" 音乐大三弦演奏技艺走进天津音乐学院
下一篇:汇集30余个非遗项目 天津北辰展非遗魅力
 
 
   天津艺术网    www.1arts.cn   中国鼻烟壶网     www.tianbaotang.cn   天艺英文网     www.uoart.com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讯网    www.ich.org.cn 天津非遗 津门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opyright 2009-2022 天津艺术网 TianJin Art   
    
艾姆森艺术网 Amosun First Arts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讯网